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经济与发展 > 宏观经济政策
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在“2012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联大高级别专题辩论会上的发言

2012-05-18 03:29

 

(图片:新华社 林琼) 

  主席先生,

  2009年,联合国召开了“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及其对发展的影响高级别会议”,就如何应对危机,缓解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建议。3年来,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积极落实高级别会议通过的成果文件,采取措施努力减轻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国际社会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然而,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当前,发达国家增速下降,欧债危机不断反复,很多发展中国家面临通胀和外需减弱双重压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国际贸易增速显著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作为金融危机最大受害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未摆脱这场“发展危机”的冲击,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任重道远。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要在应对经济金融危机,促进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应继续团结一心,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贡献力量。我愿提出几点建议:

  一、要明确方向,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未能实现充分发展。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源占有失衡、财富分配不公、发展机会不均,形成“越不发展越落后,越落后越难发展”的恶性循环,最终制约了世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世界繁荣的必由之路。国际社会应加大力度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加强发展机构,增加发展资源,全面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二、要重点突出,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应反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各国加强协调合作、有效应对挑战。我们应继续推进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向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和跨境资本流动等监管,保持主要储备货币流动性的合理稳定,完善国际货币体系,促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联合国特别是联大应发挥其在代表性、合法性和权威性方面的优势,加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推动与联合国系统内外机构及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的有效互补。

  三、要采取措施,大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产品要素优化配置,贸易和投资开放对确保经济复苏具有关键作用。我们应该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切实履行已经作出的承诺,坚决反对和共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减免关税,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我们应拿出政治意愿,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目标。

  四、着眼自身,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是推动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应实施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善处理主权债务和财政风险。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财政、货币、贸易、产业等政策的可持续性。

  主席先生,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采取了积极和负责任的态度,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中国“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同时,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还很低,还有1亿多人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以下,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等多重因素制约,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一些结构性矛盾凸显,需要逐步解决。我们将继续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稳增长、调结构。我们将努力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7.5%。

  二、控物价、惠民生。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抓改革、促和谐。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改革己进入攻坚时期,我们将深化财税、金融、价格、收入分配、企业等方面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制度、技术、管理创新,注重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主席先生,

  中国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实现世界经济全面可持续增长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