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经济与发展 > 科技创新促进发展
中国科技通讯(NEWSLETTER) No.5

2012-12-28 05:10
 

  中国科技通讯(NEWSLETTER

  NO.5

  

  “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温家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201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科技部提出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提出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我国发布新一轮气象卫星发展规划

  科技部副部长: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在迅速缩小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项目迈向产业化

  合芜蚌试验区引进培养千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来源:北京周报)

  温家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实行的一项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重要举措。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对外开放,吸收外资企业参与,特别是吸引他们的技术和人才。在这里,我想郑重地说明,外资企业在中国参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和中国的企业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在技术和人才,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因此,我们必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还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政策。我们看到,在电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许多外资企业都有相当先进的技术,我们必须加强同他们的合作,共同使经济的未来寄托在可持续发展当中,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领军者。

  其实,很多外资企业最关心的还是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在政府采购这类政策方面是否一视同仁。我想说,我们一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且在政府采购等方面实行同等待遇。

  (来源:北京周报)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10

  2015

  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1.75

  2.2

  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人年)

  33

  43

  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排名(位次)

  8

  5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1.7

  3.3

  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件/百人年)

  10

  12

  全国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总额(亿元)

  3906

  8000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

  13

  18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

  3.27

  5

  (来源:科技部,2012年 10月24日)

  201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情况

  2011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8687亿元,比上年增加1624.4亿元,增长23%;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84%,比上年的1.76%有所提高。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0.1万元,比上年增加2.5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支出为4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应用研究经费支出1028.4亿元,增长15.1%;试验发展经费支出7246.8亿元,增长2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7%、11.8%和83.5%。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6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306.7亿元,增长10.1%;高等学校经费支出688.9亿元,增长15.3%。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5.7%、15%和7.9%。

  分产业部门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超过200亿元的行业有8个,这8个行业的研发费用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72%;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71%)的有11个行业。(注:产业部门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上海、辽宁和湖北8个省(市),共支出5774.7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66.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江苏、陕西、广东、山东和浙江8个省(市)。

  (来源: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2年10月25日)

  

  科技部提出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编制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发展最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近年来持续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势头,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面向培育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和构建国家定位导航授时体系的重大需求,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协同攻关,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研发自主的核心系统,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拓宽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领域;促进北斗导航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完善自主的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形成自主可控的导航与位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我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科技部,2012年9月18日)

  科技部提出新型显示技术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科技部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提出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全创新链设计。重视基础研究,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器件。加强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增强应用研究,开发产业链所需的配套材料和关键装备,加强新产品开发应用。推进产业化示范,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强对新型显示全创新链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促进显示产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科技部)

  我国发布新一轮气象卫星发展规划

  2012年10月24日,《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报会召开,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长期、连续、稳定的气象卫星观测体系,确保气象卫星的系列化发展、业务化运行,稳步进行更新换代。

  2012年8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气象卫星事业要面向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总体需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Ø 到2015年,确保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观测、在轨备份”业务格局,发射风云三号极轨业务卫星,发展GPS掩星探测仪和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提高大气垂直探测能力,建立与完善由国内接收站和极地接收站组成的地面接收站网,卫星全球观测资料获取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卫星资料应用实现从定性应用向定量应用的转变。

  Ø 到2020年,建立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运行、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建立风云三号极轨卫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测量雷达星三星组网观测能力,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建成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遥感应用业务体系,卫星应用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在气象灾害、气候变化、水利、林业、农业、生态、海洋等方面的监测能力明显加强,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比例达到90%,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科技日报,2012年10月30日)

  科技部副部长:中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在迅速缩小

  10月15日, 科技部曹健林副部长参加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2012中国长春高新技术成果展示暨合作洽谈会”上指出“现在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迅速缩小,其中科技差距的缩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中国正在用科学技术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增加。”曹健林说,中国在科研投入方面,现在已经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持平,并且今后还将逐年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为8610亿元人民币,增幅为21.9%。与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相对应,中国科研产出亦大幅增长,其中,仅发明专利授权量一项,就达到了17.2万件,增长27.4%,居世界第三位。曹健林介绍,中国已经提出在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GDP的2.2%;到2020年实现占GDP的2.5%,争取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来源:新华网 2012年10月16日)

  中国实验快堆工程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实验快堆工程,于2012年10月31日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认为,实验快堆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核能发展“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第二步取得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四代核电技术研发方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快堆具有铀资源利用率高、嬗变核废料和安全性高的特点,是世界上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首选堆型,代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发展方向。中国实验快堆热设计功率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功率、具备发电功能的实验快堆,其主要系统设置和参数选择与大型快堆电站相同。

  “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继续安排快堆关键技术,核燃料循环技术,核安全技术,以及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下一步中国示范快堆研发中,要更进一步突出自主创新。要确保核安全,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万无一失。

  (来源:科技日报,2012年11月1日)

  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项目迈向产业化

  10月11日,国家重大项目“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启动暨签约仪式在上海张江举行,这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了中试阶段,有望把沪产“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推向市场。上海欣瑞特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在实验室和小试阶段研制出了注射级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同时创新拥有了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生产独特新工艺与新检测方法,得到了迄今为止国际上最高纯度的“第二代”重组白蛋白药物技术产品。该公司因而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力争让这一国产血液制品造福百姓。

  (来源:科技网)

  合芜蚌试验区引进培养千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

  国庆前夕,5名来自美国和德国的新能源专家,走进合肥晶澳太阳能公司,现场开展技术咨询,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这是安徽省与国家外专局全面实施引智合作框架协议以后,又一次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团队来皖开展咨询、指导和项目对接,已先后帮助企业培训高级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700余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6项,促成引资、引智项目对接30余项。

  (来源:安徽省科技厅,2012年10月23日)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TRC)是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之一,基地依托TRC建设和管理。该基地合作业务领域主要包括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中低速铁路客车等系列产品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制造和试验验证等。基地自2008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高速动车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研发领域完成了数十项的技术开发、分析、试验等,合作范围超过了10余个国家和地区。

  TRC 作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的CRH3C动车组自2008年在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安全运营里程超过1.15亿公里,并因其良好的运行品质受到国内外各界好评,成为国家名片。在此基础上研制的CRH380BL动车组2011年在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行试验中,创造出487.3km/h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并在京沪高速铁路批量投入运营。研制的CRH380B002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具备最高400km/h同步检测能力,已先后为京沪线、哈大线提供了开通和运营检测。

  该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已经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了一批轨道车辆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研制的产品先后销售到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联系人:董占武

  邮箱:dongzhanwu@tangche.com

  网址:www.tangche.com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