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English
  首页 > 专题 > 中国担任安理会2022年8月轮值主席
维护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张军大使谈中国担任安理会8月轮值主席工作

2022-08-31 16:30

8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向联合国会员国吹风并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中国担任安理会8月轮值主席工作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强权政治、阵营对抗等思维和行为搅动国际安全局势,各种风险挑战复杂交织。面对严峻形势,国际社会期待安理会切实发挥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高度重视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工作,本着负责任、建设性态度,同安理会成员和各方密切沟通协商,认真履行主席职责,推动安理会加强团结合作,更好回应国际社会期待,更好发挥作用。

8月虽然是休假季,但世界并不平静,安理会并未休闲,日程十分紧张,既着眼当前突出问题,也思考长远解决方案,一直在为应对各种挑战作出不懈努力。本月安理会共举行20多场会议,通过2份决议,1份主席声明,1份主席新闻谈话。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总体看,安理会8月份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各方对中方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赞赏中方带领安理会积极应对热点问题,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高度评价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展现出的开放包容姿态和务实高效作风。

概括起来,中国作为主席,组织安理会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倡导对话合作,维护共同安全。面对日益恶化的安全形势和日渐分裂的国际社会,安理会必须体现历史担当,秉持对话合作精神,为维护共同安全作出切实努力。根据中方倡议,8月22日,安理会举行了主题为“加强对话合作,维护共同安全”的公开会。古特雷斯秘书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第十次审议大会主席斯劳维宁大使 向安理会作通报。

安理会成员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就事关国际安全的根本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尽管各方立场不尽相同,但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还是有着基本共识。大家都更深刻认识到,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各国的命运和未来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实现自身安全的权利,同时一个国家的自身安全同他国安全不可分割;实现共同安全必须遵守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联合国可以也应该为实现共同安全发挥更大作用。在当前国际社会分裂对抗倾向加剧的背景下,这些基本共识显得更加宝贵。我们期待各方在这次会议基础上,继续围绕维护共同安全开展冷静理性对话,不断凝聚合作共识,并采取措施把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秘书处正在制定“新和平纲领”。相信这次会议也为起草“新和平纲领”提供了智慧和参考。

第二,支持非洲能力建设,实现非洲持久和平。非洲一直是安理会也是中国的优先关注重点。根据中方倡议,安理会8月8日举行主题为“加强能力建设,实现持久和平”的公开辩论会,这是中国连续第三次在担任安理会主席期间倡议举办聚焦非洲的主题活动。公开辩论会得到广大会员国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与会发言,围绕非洲能力建设问题分享看法建议。

为体现会议成果,安理会成员协商一致通过了中方起草的主席声明。这是安理会首份关于非洲能力建设的成果文件,反映了安理会成员支持非洲建设持久和平的共识,也是国际社会在帮助非洲方面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

主席声明就支持非洲加强能力建设提出系统性主张和建议,其中既有理念引领,也有行动方案,既有应对疫情等紧迫挑战的举措,也有着眼长远的治本之策。主席声明针对非洲国家普遍关切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行动建议。关于制裁解除,主席声明提出,安理会要根据当事国形势发展,及时审查、调整、取消制裁机制。关于维和行动授权,主席声明明确,安理会要及时审查并调整维和特派团授权,使之符合相关国家需要和形势发展。联合国秘书长要在1年内提交评估报告,就调整授权或制定退出战略提出建议。关于非洲维和供资,主席声明强调,有必要为非盟自主维和行动提供可预见、可持续、灵活的资源支持,鼓励各方就使用会员国摊款支持非盟维和行动展开讨论。联合国秘书长应在8个月内提交评估报告,提出工作建议。

这份声明是近年来中方推动安理会发表的第三份关于非洲的主席声明。各会员国纷纷感谢中方推动安理会聚焦非洲能力建设问题并通过主席声明,赞赏主席声明在制裁机制调整、非洲维和供资等问题上正面回应非洲关切,发出支持非洲国家和非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积极信号。下阶段,中国愿同其他安理会成员一道,同非盟和非洲国家密切协作,共同朝着主席声明明确的方向努力,为支持非洲加强能力建设、实现持久和平作出更多贡献。

第三,密切关注热点问题动向,推动政治解决争端。安理会议程上很多热点问题处于关键阶段,酝酿着新的变化。正如我在月初吹风会上所讲,贯穿8月安理会工作的主线是“对话、合作、降温”。中方同安理会其他成员一道,努力调动积极因素,推动对话和解,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创造有利条件。

也门休战到期是各方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多次和格伦德伯格特使及有关地区国家深入沟通,积极推动休战延长。8月2日,也门冲突方就继续延长休战2个月达成一致。8月4日,安理会发表主席新闻谈话,对休战延长表示欢迎,并呼吁冲突方就扩充休战协议相向而行,为早日实现全面停火创造条件。

利比亚局势依然面临不确定性。上周末,的黎波里城区爆发冲突,造成近200人伤亡。昨天,安理会举行公开会审议利比亚问题。会上各成员普遍呼吁利比亚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尽最大努力避免一切暴力事件。多数成员呼吁尽早任命秘书长特别代表,推进利政治进程。

阿富汗正处在和平重建的关键节点。8月30日是外国部队从阿富汗撤出一周年,安理会8月29日举行阿富汗问题公开会。会上各方高度关注阿富汗严峻的人道和经济形势,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行动,以切实举措帮助阿富汗人民度过难关。大家都期待阿富汗临时政府在反恐、禁毒、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政治包容等方面继续作出努力,也认为有必要继续同阿临时政府保持对话接触。

本月安理会还审议了叙利亚、苏丹、朝鲜核问题、联黎部队工作等,就马里制裁措施、联黎部队授权通过了延期决议。安理会成员还同古特雷斯秘书长举行工作午餐,就应对海地局势恶化探讨解决思路。

第四,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努力寻求解决出路。过去一个月,牵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局势的突发事件此起彼伏,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各个方向上的事态发展,全力推动安理会及时处置,发挥应有作用。

7月底,联刚团先后发生营地遭冲闯、维和人员与当地民众冲突致人员伤亡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和担忧。8月4日,安理会就联刚团有关问题举行紧急内部磋商,各成员谴责针对维和人员和平民的暴力,全面梳理了联刚团履职面临的挑战,鼓励联刚团同刚果(金)政府和民众加强沟通,同时也举一反三,深入探讨如何改进在非维和行动等问题。

8月初,加沙局势紧张升级,再次爆发冲突。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同阿联酋、法国、爱尔兰、挪威及其他成员密切协调,推动安理会于8月8日召开紧急公开会,为推动局势降温、巩固停火发挥重要作用。25日,安理会还就中东巴勒斯坦问题举行例行公开会。

本月,安理会应成员要求,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三场公开会,其中两场是关于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安保问题,一场是对乌克兰局势的全面审议。国际原子能机构代表团已启程访问扎波罗热核电站,这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实地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下步工作。在安理会讨论中,不少成员都认为应该加大外交努力,抓住黑海粮食外运协议签署的积极势头,推动各方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上采取更多行动。我们期待和平早日降临。

第五,坚持开放包容的工作方法,维护安理会团结合作。过去一个月,我们本着开放、包容态度,同其他安理会成员共同努力,同古特雷斯秘书长密切配合,同冲突当事国深入沟通,同联合国系统其他机构加强互动,致力于增进互信,减少对抗,增强安理会团结,提升安理会权威性、包容性和工作效率。

我们重视民间社会声音。8月,安理会邀请了3位民间社会代表作通报。在审议“恐怖行动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时,中方邀请来自非洲研究机构的学者作通报,介绍非洲反恐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这是近年来第一次由非洲民间社会代表就反恐问题向安理会作通报。

我们重视发挥地区组织作用。我以安理会主席身份同非盟和平安全理事会轮值主席进行工作交流,推动安理会深化同非盟协调合作,倾听非洲声音,支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

我们重视同联合国其他机构互动。安理会邀请NPT十审会主席作通报,充分体现了安理会对加强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重视。我们还邀请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主席作通报,推动安理会同建和委常态化交流合作、形成合力。

中方主席月工作即将画上句号,但我们为世界和平、发展、安全而不懈努力的脚步永远不会停顿。安理会担负着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面对当前国际安全领域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和复杂交织的矛盾冲突,安理会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更加重要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安理会不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在真空中发挥作用;安理会也不是哈利波特的魔法棒,不可能有点石成金、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安理会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广大会员国的理解、支持和投入。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核心价值,大力倡导对话,增进理解信任,维护公平正义,合作应对挑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一如既往履行应尽责任和义务,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再过一个半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中国发展将迈向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我们有愿望、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发挥联合国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贡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代表了中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根本方向,我们愿同安理会成员和全体会员国一道,继续不懈努力,展现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携手打造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