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大使:习主席讲话绘就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光明前景 |
2020-09-30 04:29 |
今天上午,联合国举行了生物多样性峰会。这在联大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视频方式共聚一堂,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于明年5月在中国昆明举行。生物多样性峰会是本届联大举行的唯一一场专题性峰会,也是唯一一场发展领域峰会,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对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习主席讲话站在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历史高度,描绘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光明前景,受到广泛关注,产生积极反响。 回望历史,人类取得巨大发展进步。同时人类现代化进程向自然索取过度,反噬人类进步成果,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人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园?人类的文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对此,习主席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兴则文明兴”,“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等重要论断,在广大会员国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习主席讲话着眼人类生存发展福祉,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内在关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应对气候变化和疫情挑战,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关键。习主席讲话提纲挈领,精准把握这一关系,提出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习主席讲话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阐释和持续升华。中国近年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至2019年中国完成造林7039万公顷,是全球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20OO年以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自上世纪末以来,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将“沙退人进”由梦想变为现实。中国的库布齐沙漠曾被称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经过30年不懈努力,实现了成功治理,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 习主席讲话宣示了重要政策举措,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重要作用,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挑战注入了活力。在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各国领导人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难题、单边和霸凌行径造成的严重破坏深表担忧,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协作、采取集体行动,有效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值此关键时刻,习主席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主席讲话令世界为之一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世界各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习主席宣布的重大举措,盛赞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强大动力、发挥了引领作用。这成为本届联大最大的一个亮点。 习主席讲话直面发展难题,总结有益经验,为各国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借鉴。习主席指出,保持绿色发展,培育疫后经济高质量复苏活力,应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这是对中国经济社会保持长期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实践的重要总结。回顾过去,中国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生态文明建设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了新的动力,边远地区的民众也通过绿色发展,实现了消除贫困、改善生计,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愿望。2019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上升到15.3%,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球的30%,在全球增量中占比44%,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数据表明,只要把握方向,坚持努力,在绿色中实现发展是可行、可能的。 习主席讲话为国际合作注入了更大信心,增添了强大动力。习主席指出应坚持多边主义,凝聚全球环境治理合力,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人心齐,泰山移”,关键在于必须有合力。当前气候变化加剧、新冠疫情蔓延、经济严重衰退,全球充满着迷茫消沉情绪,习主席讲话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发展和经济转型是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承担责任和采取行动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中国的立场主张,同个别国家拒绝履行国际义务形成了鲜明对照,更让全世界看到了多边主义的希望,坚定了国际合作的信念。 明年5月在中国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昆明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明确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昆明大会主席国,中方愿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经验,共商合作大计,共建美丽世界。昆明在中国被誉为“春城”,云南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我们热烈欢迎世界各国代表明年5月前往云南昆明出席会议。相信昆明大会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