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English
  首页 > 会议与发言
张军大使在第78届联大全会审议安理会改革问题的发言

2023-11-16 19:15

主席先生:

感谢你召开今天的会议。

我祝贺奥地利常驻代表马席克大使、科威特常驻代表巴奈依大使再次担任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共同主席。他们在担任上届联大安改政府间谈判共同主席期间,为推动会员国凝聚共识、缩小分歧作出积极贡献,赢得了广大会员国的信任与支持,中方对此表示赞赏。我们愿同两位共同主席保持沟通合作,全力支持他们根据联大授权履行职责。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重重挑战。广大会员国强烈期待安理会展现担当、履职尽责,为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发挥应有作用。遗憾的是,当前安理会运作深受地缘对抗、强权政治、双重标准等影响,团结合作氛围受到严重冲击,凝聚力和行动力遭到严重削弱。这也促使国际社会对安理会的制度设计和改革走向进行更深入思考,对安改的复杂性、敏感性有了更深刻认识。

中国同广大会员国一样,呼吁并支持对安理会进行全面、有意义、系统性改革,确保安理会有效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及时回应国际社会期待,有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此,我愿重申以下四方面改革原则:

一是改革要锚定根源性问题。安理会成立78年来为消弭冲突、避免战争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同时安理会的问题也必须正视,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组成不公、代表性不足、结构不合理,单一阵营长期主导安理会事务。只有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改革也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安理会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必须反映国际政治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必须体现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的历史潮流。安理会改革的唯一正确方向就是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是绝大多数会员国的共同心声。任何背离这一方向的改革都不可接受。

三是改革要秉持系统观念。安理会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安理会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全球治理体系作用不彰、治理赤字不断加剧的集中体现。安理会改革要取得有意义的进展,就必须放在联合国和全球治理体系总体改革的大框架下统筹推进,就必须围绕安改五大类问题寻求"一揽子"解决方案。

四是改革要凝聚广泛共识。安理会改革事关会员国根本利益和全球治理体系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任何改革方案都必须兼顾各方关切,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我们强调不断凝聚共识,反对人为强推改革方案、破坏会员国团结、制造新的矛盾和问题。

主席先生

多年来,联大政府间谈判为会员国围绕安改问题深入交换看法、逐步积累共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方支持会员国继续以联大政府间谈判为平台,就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进行新一轮探讨,期待在共同主席领导下取得更多共识和新的成果。针对当前安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我想谈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必须牢牢坚持政府间谈判作为讨论安改问题的主渠道地位。尽管一些会员国对政府间;谈判进展缓慢有所抱怨,但不可否认,政府间谈判是目前唯一得到联大授权、获得会员国广泛认可的平台。联合国框架下任何涉及安改的共同行动,都应通过政府间谈判渠道讨论决定,决不能"另起炉灶"。未来峰会是否纳入安改内容和能否达成共识语言,也必须由政府间谈判决定。

第二,各方在改革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多数会员国都认同现在还不具备启动具体案文谈判的条件。我注意到,共同主席鼓励主要利益集团提交书面改革方案并计划逐个进行讨论。这种做法是对政府间谈判讨论方式的一种创新尝试,并不意味着形成单一谈判文件,更不是启动具体案文谈判。

第三,五大类问题是联大第62/557号决定明确的安改关键问题,是改革的核心议程。会员国对五大类问题很多关切,主要利益集团固守自身立场,政府间谈判需要留出足够时间开展深入讨论。五大类问题相互密切关联,中方坚决反对搞"分步走"、"零散处理",反对少数国家企图在联大强推扩大"两类"决议。

第四,安理会改革必须真正体现国际公平正义.政府间谈判下一段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如何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如何优先纠正非洲遭遇的历史不公,如何让更多外交政策独立、秉持公正立场的国家进入安理会等关键问题上。中方已宣布,支持就优先解决非洲诉求作出特殊安排。我想强调的是,这充分体现了中方对非洲纠正历史不公的有力支持。

第五,安理会改革既要在政府间谈判平台上着眼于顶层设计,也需要立足当下不断提升安理会的作用和效率。安理会成员在改进工作方法方面有不少尝试,也形成较多共识。中方作为安理会成员和本月轮值主席,将积极推动安理会在此方面作出努力,打造良好实践,为政府间谈判有关讨论注入新的动力。

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建设性参与本届联大政府间谈判,继续寻求让安理会更加民主、更有权威、更为高效、获得广泛支持的改革思路,为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主席。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