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English
  首页 > 联合国会议文件 > 联大会议 > 以往联大 > 61届
中国代表团白永洁参赞在第61届联大关于议题57:消除贫困及其它发展问题的发言

2006-11-10 00:00

  主席女士:

  中国代表团感谢秘书长就该议题提出的报告,支持南非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所作的发言。

  主席女士,

  关于议题57(a):联合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十年的执行情况

  摆脱贫困、免于匮乏,是人类世代努力奋斗的目标。今年是联合国第一个消除贫困十年的结束之年,回顾取得的成绩,展望未来的方向具有特殊意义。

  过去十年,国际社会为消除贫困所做的努力是前所未有的。制定和实施减贫战略成为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国际组织的共同行动。消除贫困成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首,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许多资金投入、行动倡议都以帮助贫困人群为目标,声势浩大,产生了强大的动力。许多贫困人口脱贫,过上了体面的生活,这些成绩都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技术不断进步、财富大量积累的今天,贫富悬殊和南北差距仍在扩大,饥饿和贫困依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肆虐。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根据最乐观的估计,按照目前的减贫速度,到2015年全球赤贫人口只能降至7.35亿,尚无法达到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减半目标。

  从过去十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第一,消除贫困的挑战将是长期的。贫困的存在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具体情况多种多样,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各方应将消除贫困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应总结第一个十年的经验教训,结合千年发展目标,制定第二个消贫十年,以保持各方的关注和积极性,确保取得成效。

  第二,消除贫困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消除贫困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只有保持经济增长,才会保持全社会的活力,才能获得宝贵的资金、就业机会,以利于贫弱者摆脱困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点低,基础弱,是消除贫困的重点和难点。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更多地关注这些国家的特殊困难,尽早落实在资金援助、技术转让、债务减免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做出的承诺,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三,消除贫困需要制定综合政策。消除贫困是一项系统工程。经验提示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扩张,不顾社会公平和大众福利,将加剧贫富分化,恶化贫困人口的处境。为此,在保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应制定有利于穷人的政策,确保其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应将扶贫开发与发展科学、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相结合,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全方位治理贫困。

  第四,消除贫困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消除贫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部门应与私营部门、民间社会等结成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方的长处,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各方应调动资源,创新机制,强化举措,丰富手段,为减贫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主席女士,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参与者。近年来,中国政府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为目标,取得了显著成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持久和富有成效的扶贫开发计划,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到2005年底,全国贫困人口减少到2365万人。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中国仍面临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消除贫困的难度相当大。目前中国正在积极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公正、和谐,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相信这些政策将促进中国消除贫困的进程,尽快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消除贫困事业。去年5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组织联合发起并共同组建了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旨在创新扶贫理论、促进政策转换、增强国际互动、推动南南合作。目前,中心已经运转工作。中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国共享减贫经验,开展务实有效、互利共赢的合作,为全球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作出新贡献。

  主席女士,

  关于议题57(b):工业发展合作

  工业发展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消除贫困、实现持续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加强企业生产力建设、创造生产性就业机会、消除管制障碍、增加贸易出口和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培训和生产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传播技术则是使之获得实际能力的有效手段。中国代表团支持工发组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发展优先和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合作战略和援助方案,同时赞赏工发组织把提高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发展战略。中国代表团认为,工发组织把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加贸易能力和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机构的工作重点,这一定位是准确的。我们希望工发组织进一步加强工业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继续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新伙伴关系”,为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全球经济、扩大它们之间在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方面的收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谢谢主席女士。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