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新闻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乔宗淮在联合国第43届社发会高级别会议上的发言

2005-02-10 00:00

尊敬的安南秘书长,

  主席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代表团祝贺库马娄先生当选本届会议主席,相信在你的杰出领导下,本届会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我也对主席团其他四位成员当选表示祝贺。

  2005年对联合国来说意义非凡。它适逢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十周年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特别联大和千年发展目标制定五周年。本次高级别会议的举行,为各方探讨如何进一步落实上述会议所做承诺,总结联合国成立六十年来在社发领域所做工作,推动各方更加关注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主席先生,

  中国代表团支持牙买加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所做发言,赞赏安南秘书长提交的关于社发首脑会议和特别联大成果执行情况的报告。报告全面、客观地分析了社发领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我们感谢秘书长在此领域所做努力。

  社会发展问题是人类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健康、稳定、均衡、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过去5至10年里,各方在执行社发首脑会议承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全面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逐步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响应,各国对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全球范围的社发工作仍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秘书长报告表明,社发领域的总体形势与10年前相比未有根本性改观。在消除极端贫困、妇女参政、普及基本教育、提高妇女识字率、医疗等方面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进展很不平衡。在增加就业、性别平等以及享受法律等社会服务方面则出现倒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整体社会发展形势趋于恶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并未真正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红利。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未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0.7%的发展援助水平。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实现社发首脑会议10项承诺和千年发展目标任重而道远。

  主席先生,

  为使《哥本哈根宣言和行动纲领》、社发特别联大成果文件所提出的倡议和计划早日变成现实,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当前,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共同努力,营造和平国际环境。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发展与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密切相关。不幸的是,在过去10年里,国际和地区的总体安全形势很不稳定,武装冲突延绵不断,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持续困扰着有关地区和国家,致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无暇集中精力搞建设,更谈不上追求社会发展。因此,努力营造和平的国际和地区环境,遏制冲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各方落实承诺、实现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和头等大事。

   第二,结合国情,选择正确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需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把发展置于优先地位,在保持稳定的同时,积极推动改革与开放,利用一切有利的国际条件,努力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国际社会应尊重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并且在机制建设、人员培训、竞争力开发等领域提供帮助。发达国家应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进一步减免债务,提供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摆脱贫困。

  第三,深化合作,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艾滋病、“非典”等传染性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已成为各国的共同威胁和挑战。去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再一次说明,自然灾害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必须加强团结,集体应对。令人高兴的是,包括联合国、有关国家政府、民间社会在内的国际社会表现出空前的团结,建立了真正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建立地区或全球防止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的预警系统,共担责任,避免悲剧再次重演。

  第四,加强协调,切实落实行动计划。俗话说:一千个承诺,不如一个行动。这说明行动的极端重要性。落实社发领域的承诺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以及采取行动所需的机制和资源。各国政府应首先树立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社会发展问题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推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尤其应重视贫困、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男女平等、保护特殊群体权益等问题。同时鼓励民间社会发挥补充作用。中方支持联合国在社发领域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并将继续支持一切有助于实现承诺和千年发展目标的努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相信,只要各方脚踏实地,不懈努力,10项承诺和千年发展目标终会实现。

  主席先生,

  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采取什么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一直是中国政府认真研究的战略性课题。近年来,我们在总结人类发展历史,借鉴国际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发展观的认识。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必须坚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把提高人的物质文化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就是同时加快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协调,就是统筹兼顾城乡、地区、经济社会、国外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重视经济和自然规律,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自然、环境相适应,建设低投入、少排污、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性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的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贫困人口数量大幅降低,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等公共卫生事业得到加强,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入了新的阶段。我国还认真落实和实施《国际老龄行动计划2002》及《亚太地区老龄行动实施战略》,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去年5月,我国和世界银行共同举办了“全球扶贫大会”。去年12月,我国与世界家庭组织联合举办了“世界家庭峰会”。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社发问题并采取了切实措施推动社会发展。

  主席先生,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难以避免,因此,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之间差距,仍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在未来10至15年间,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仍占主导地位。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必将得到全面提高,也必将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