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经济与发展 >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代表刘华在第58届联大二委议题91(b)、(d)、(e)、(f)下关于科技与发展、国际金融体制、外债危机、过境运输等问题的发言

2003-10-22 00:00


  主席先生:

  首先,中国代表团支持摩洛哥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的发言。下面,我愿就议题91相关分议题分别阐述中方立场。

  主席先生,

  关于议题91(b):科技与发展,我们感谢秘书长的报告,欢迎“促进科学和技术的运用,以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为科技委员会2003-2004年度会议主题。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这一战略。同时,我们对于发展中国家遇到的困难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呼吁发达国家在政府间合作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需要给予更多的考虑,在技术转让、能力建设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支援。只有这样,发展中国家才能够借助科学和技术的力量来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关于议题91(f):过境运输问题,我们认为,今年8月在阿拉木图召开的“内陆和过境发展中国家与捐助国及国际金融和发展机构过境运输合作问题部长级会议”是成功的。它通过了“阿拉木图行动纲领”,内陆发展中国家和过境发展中国家的困难与关切得到了一定的关注。要落实此次部长级会议成果,还需要各方,特别是捐助国、联合国及其它相关区域和次区域组织与内陆和过境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协调一致,变承诺为行动。中国政府将继续支持内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主席先生

  关于议题91(d)、(e):国际金融体制、外债危机等问题,我们注意到秘书长报告及其中提出的一些有益的建议。

  2002年,发展筹资大会对此已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了许多共识。此后,联合国、布雷顿森林机构在精简贷款条件,加强受援国自主权等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努力。但是,进展还很不完全、不充分、不平衡。秘书长报告指出,官方发展援助持续下降;发展中国家连续6年资金外流;债务减免速度缓慢;国际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甚微。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国际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为此,我愿在该议题下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国际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是发展筹资合作的关键。50多年前建立的以布雷顿森林机构为代表的国际金融体制已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近10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贫困人口不降反升,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金融风险有增无减。这些都显示了全球化迅速发展之下,国际经济、金融体制严重滞后。我们希望,联合国能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参与权与决策权,提高决策民主度与透明度,增强应对和处理危机的能力,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加大筹资力度,创新筹资方式,保障发展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主张,动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筹集官方、私营两种资金。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普遍较低,国内资源不足,吸引外资能力有限。因此,官方发展援助在其经济发展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环保、扶贫、社会发展方面。但近年来,官方发展援助下降,受援范围越来越窄,附加条件越来越多。为此,我们重视联合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其0.7%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同时,受援国与捐助方应建立平等、富有建设性的伙伴关系,反对发展援助政治化的倾向。

  第三,大幅减债,加速减债,简化减债程序。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负担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阻碍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1996年以来,重债穷国倡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实行进度越来越慢,而且对债务减免数额有种种限制。为此,我们同意秘书长提出的加速减债,大幅减债,简化程序等主张。同时,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减债资金不应占用其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应尽快为重债穷国倡议注入更多新的、额外资金。中国政府已经与3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债务勾销协议,总额达10.5亿美元,约占这些国家积欠中国到期债务的60%。

  第四,尊重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权与决策权。发展政策是否对路,关键看效果。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是衡量实际效果的标准。国际机构和捐助国在实施“减贫战略报告”(PRSP)“减贫与增长贷款”(PRGF)以及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关系”(NEPAD)的工作中,应充分吸取教训,即,国际机构强加于受援国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改革等政策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成功。一种模式用于所有国家的方式造成许多问题。因此,尊重受援国自主权与决策权,加强能力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希望通过受援国与捐助国和国际金融、发展机构的共同努力,真正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