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经济与发展 > 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代表团董志华参赞在第65届联大二委关于议题18(b):国际金融体制与发展和18(c):外债与发展的发言

2010-10-11 04:41
 

  主席女士:

  首先我要对秘书长在议题18 (b)、(c)下提交的有关报告表示欢迎。中国代表团支持也门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所作的发言。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势头,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世界经济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仍十分突出。我们要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深刻剖析现有国际金融体制的弊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方认为,当前应重点从以下方面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改革: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尽快推进第14轮份额审查,落实G20匹兹堡峰会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至少转移5%份额的承诺,保护IMF中最贫困成员的投票权。

  二、IMF应加快监督改革。加强对各方特别是主要储备货币发行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的监督,加强对成熟金融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督。重视全球潜在风险的识别,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防控,努力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三、世界银行应继续深化治理机构改革,通过定期对各成员国的股份审议逐步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投票权的目标。中方积极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中的投票权,提高借款国在国际开发协会捐款会议中代表性。

  四、中方支持增加世行及多边开发银行资源。增资应遵循权利和义务平衡、分摊和自愿结合的原则,首先考虑选择性增资或普遍增资,其次可采取更多市场化融资方式。新增资源应首先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

  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应坚持简单、易行、有效的原则,设法解决监管缺失的根源,在提高国际核心监管原则一致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和兼顾各国发展阶段和市场水平的差异。中方支持全面提高金融监管标准。赞赏各方为解决危机时期流动性不足问题所作的努力,包括建立“金融安全网”倡议及“清迈倡议多边化”等。

  六、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可替代。二十国集团和布雷顿森林机构应加强与联合国的协调合作,提高决策进程的包容性和透明度,切实解决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关切,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消除贫穷和可持续发展。

  主席女士,

  债务问题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出口收益、侨汇和投资萎缩,汇率波动频繁,借贷成本上升,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脆弱性增加。秘书长报告(A/65/155)指出, 2007-2008年,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增加了8%, 2009年外债总额达到3.7万亿美元。报告还提出了一些应对债务危机的政策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妥善解决债务问题,减轻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是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我们认为国际社会应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一、发达国家作为主要债权方,应认真落实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减债力度,使发展中国家彻底摆脱债务恶性循环,实现经济发展。金融危机不应成为发达国家削减援助的借口。

  二、发达国家应加大向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力度、减免关税,为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提供便利,这将有助于保持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可持续性。

  三、有关国际和区域金融机构应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管理债务和对外谈判能力,以实现并保持债务可持续性。

  主席女士,

  不久前,温家宝总理在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宣布,截至2009年底,中国政府免除了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256亿元人民币债务,中国将进一步免除这些国家2010年到期未还的政府无息贷款。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援外工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主席女士。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