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经济与发展 > 可持续发展
中国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的发言

2005-04-21 00:00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对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13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我相信,在主席的有力领导下,在各方的密切配合下,本次会议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紧迫任务。自环发大会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来,各国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走向深入。但与此同时,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扭转,广大发展中国家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特殊困难,资金和能力匮乏,严重制约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卫生和人居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普通民众的生存、发展和基本权利,是可持续发展和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优先领域。本次会议围绕这些主题探讨今后的政策选择和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主席先生,

  从《里约宣言》到《千年宣言》,从《蒙特雷共识》到《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国际社会表明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政治意愿,制定了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做出了不少承诺。现在是兑现承诺,将政治意愿化为行动的时候了。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政府的几点主张。

  一、各国政府应根据国情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综合手段全面实施,动员社会力量,建立起广泛的伙伴关系;

  二、国际社会应做出切实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改善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贸易、资金等领域的困难处境,给予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政策空间;

  三、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尽快兑现其在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援助资金,并以优惠条件转让环境无害化技术,提高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际社会应就此建立监督和促进机制;

  四、各国有权根据国情选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道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但在此过程中应防止对他国环境造成影响;

  五、在重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同时,需优先关注区域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城市空气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自然灾害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先后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用于指导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中国政府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完善政策措施,节约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强化节约意识,形成全社会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在水领域,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供水、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近年来,公共供水事业快速发展,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87%。政府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大对农村供水设施的投入,解决贫困地区农民生活用水困难,推进区域性供水,实现城乡联网供水。

  针对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问题,政府在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中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创建节水型社会。目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1%。与此同时,加快实施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实行污水排放和处理收费制度,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近3年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增长一倍以上。

  我们还加强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力争再用一年时间编制完成省区规划汇总和流域与全国的综合规划。

  在卫生领域,中国政府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首位,不断完善环境卫生体系,包括环境卫生治理和管理的政府行政体系、市场运作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农业大国,政府将建立城乡卫生保障体系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前把环卫设施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卫设施投入,强化政府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参加公益事业,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开展健康教育。各级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妇女和青年组织积极参加农村环卫改厕活动,发挥各自优势。中国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05年将达到55%,2015年力争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2003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5亿吨,垃圾处理率从1990年的2.9%上升至50.78%,城市环境卫生整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在人居领域,中国政府在城乡建设中高度关注住宅和人居环境建设,将住宅建设作为经济建设重点之一,推进住宅商品化制度改革,建立社会化住宅保障制度,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权益,改善住房功能和质量,发展节能型绿色住宅。目前中国城镇人口5.24亿,城市化水平达40.5%,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权益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城乡人均住宅面积分别达23.7和27.7平方米。

  中国政府还加大力度编制、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以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统筹兼顾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积极改善人居环境。

  中国政府于2000年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表彰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机构和个人,引导地方政府加大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中国的人居建设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截至2004年,共有12个项目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环境大国,我们深知肩负的重大责任。中国将坚持不懈地努力,以行动实践诺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与各国一道,携手奋进,保护我们共有的环境,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创建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