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经济与发展 > 科技创新促进发展
中国科技通讯(第648期)

2012-03-10 04:08
 

  天津发布海外人才需求信息

  天津市首次面向全球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发布活动2月29日正式启动,首批推出760个岗位。天津市外国专家局局长袁鹰介绍说,此次人才需求信息发布面向美、英、日等1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51个平台对外推介。

  首批760个引进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岗位需求涉及重点学科、也涉及重大项目;涉及重点实验室,也涉及企业技术中心;涉及顶尖领军人才,也涉及高端紧缺人才。需求发布体现了覆盖面广,专业要求高,发展空间大,政策待遇好的特点。

  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0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和项目合作需求,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机械制造等20余个学科专业,提供教授、研究员、经理或等同的高级职位549个。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年度十大新闻发布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2011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十大新闻,并同时举行了《中国低碳年鉴2011》首发式,十大新闻分别是:

  1.“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

  2.国务院发布“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确定到2015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获国内外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

  4.中国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

  5.全球首台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问世,比普通离心机节能40%以上,机组效率提升65%以上;

  6.中国全民义务植树30年,减少碳排放成效巨大;

  7.我国首个海上大型风电场示范项目一期建成;

  8.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5省10市倡导低碳并在德班大会上引关注;

  9.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10.12部委联合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发布

  国家海洋局3月9日发布《201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455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26508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9062亿元;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47.9%、47.0%。据测算,2011年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420万人,比上年增加70万人。

  2011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多个沿海风电场相继竣工投产,海洋电力业增幅较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均比上年有较快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

  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看,2011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6442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1%,比上年提高1.1%;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13721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1%,比上年回落1.9%;珠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生产总值9807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5%,比上年提高0.6%。

  万钢部长会见ITER组织总干事

    2012年2月20日,科技部长万钢会见了ITER组织总干事本岛修教授。本岛修教授对中方一直以来对ITER组织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高度评价了中方ITER计划管理工作,并向万部长通报了ITER组织和ITER计划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万部长表示中方高度重视ITER计划的参与和实施,一贯支持ITER组织工作,中方将信守承诺,履行ITER协议规定各项义务。万部长希望ITER组织在总干事的领导下,推动ITER计划按照基准文件的要求顺利实施。

  我国建成世界最大人胚胎干细胞库

  近日,中南大学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卢光琇科研团队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具有不同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可为干细胞治疗提供重要种子资源,并为解决胚胎干细胞应用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极具创新性、可应用于临床的研究成果。

  卢光琇团队通过发明大规模玻璃化冷冻装置和改进微量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技术,建立了适用于临床大规模细胞冷冻技术平台,解决了建库的关键问题。团队建立的人胚胎干细胞系已达300多株,使保存的早期微量细胞的复苏效率超过95%,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基因完全纯合的人类孤雌干细胞系。

  卢光琇团队还建立了多种遗传病干细胞库,为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人类模型;在湖南率先建立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技术平台,并构建了14种疾病的iPS细胞系。此外,课题组证明了临床受精异常的废弃胚胎可作为正常核型人胚胎干细胞系新的有效来源,从而为大规模建库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科学家解析手足口病致病病毒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饶子和院士研究组3月4日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发表论文,报道了手足口病致病病毒EV71结构的一些关键性新发现,为开发出治疗手足口病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指明了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一种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技术确定了EV71病毒的精确结构。除了发现与其他相关肠道病毒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的一些相似特征,研究人员同时也揭示出了EV71独特的结构特征:一种通常定位在病毒保护壳口袋内的一种称为“口袋因子”的分子在EV71病毒中部分暴露出来。当EV71病毒与人类细胞结合时,该口袋因子会被挤出口袋,导致病毒颗粒失稳,随后分解并将其遗传物质释放到感染细胞中进行复制。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手足口病病毒EV71的结构,为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手足口病的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数据。

  去年我国完成61项极地科考任务

  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2011年度中国极地考察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度我国共完成南北极科学考察任务61项,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科考成果。其中完成南极科考任务37项,北极科考任务24项。

  据统计,2011年度,我国执行南极科考的总人数为226人,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37项。其中,我国南极昆仑站区域对建成的深冰芯钻探场地作了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天文观测仪器设备安装任务,开展了冰雪、气象、环境等多学科考察。长城站区域除气象常规观测外,还开展了站区周边地震观测与研究、生态环境监测与研究、有机污染物研究及环境监测、地衣研究、海洋生物研究、电离层研究等科学考察项目。中山站区域在继续开展高空大气物理、地磁、重力固体潮、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常规气象和臭氧等常规观测项目基础上,还开展了鱼类多样性调查、验潮站基层标定、东南极地质调查研究、极地遥感项目验证等科研项目。

  南大洋考察时间17天,累计大洋调查航程1447海里,定点调查作业站位64个,考察内容涵盖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大气化学等多个专业。

  我国去年参加北极黄河站区域年度考察的总人数为83人,完成科考项目24项。主要围绕空间物理、生物和生态环境变化、冰川、测绘等学科开展研究。同时,结合极地环境综合考察专项开展了有关的政策和标准规范制定等项目的调研工作。

  我国首批输欧列车通过最高标准“路考”

  北京时间2月28日,在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轻轨一号线的“正线”试验中,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我国首批出口欧洲轻轨列车一举通过欧洲最高标准(EN61133标准)“路考”。

  据介绍,坡道救援事关乘客生命安全,是列车投入运行前的路考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天的试验中,一列“空载”轻轨列车对另一列超载“故障”轻轨列车实施了成功“救援”,启动并通过了坡度达48‰的区段。这得益于列车采用了国内同行业领先的高黏着驱动控制技术、磁轨摩擦制动及轴盘空气制动等先进技术,确保了救援爬坡中不打滑、不溜坡。

  海洋二号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3月2日,海洋二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我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连续探测风、浪、流、潮及温度等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能力。海洋二号卫星交付后将与已在轨运行的海洋一号卫星相互配合,分别以微波、光学两种观测手段,将海洋动力环境监测与海洋资源探测相结合,构成空间立体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我国海洋立体监测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调查和监测能力。

  据介绍,海洋二号卫星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卫星遥感能力水平的大幅提升。

  1.观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洋二号卫星测高精度达8.5厘米,有效波高精度0.5米,风速精度2米/秒,温度精度1.0K,是目前世界在轨运行的重要海洋微波遥感综合观测卫星。

    2.卫星测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星上装载的双频GPS、激光角反射器等设备,卫星测轨精度由米级提高到厘米级。

    3.成功开展了504Mbps星地高速激光通信试验。

    4.实现了部分关键部件自主研制。

    5.通过采用航天器数字集成设计系统,缩短了生产研制周期,卫星设计、研制生产过程中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

  中国建成世界速度最快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

  近日,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列车制动试验台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其最高试验速度达到530公里/小时,该试验台能够1:1地动态模拟高速列车制动情况,还可以模拟干燥、潮湿、气流、低温、降雪等环境条件。同时,该院研制的高速制动盘和闸片也通过了530公里/小时的试验台试验。

  中国大洋26航次4月起航

  由“大洋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26航次计划于4月18日在三亚起航,预计执行全部航次需380天。据介绍,中国大洋26航次计划分为9个航段,计划在西北印度洋安排1个航段,北大西洋安排1个航段,南大西洋安排3个航段,西南印度洋安排4个航段。这个航次将以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和生物资源调查为主,兼顾相关区域生物、环境和基础科学调查。

  在中国大洋26航次中,科考队员将通过多波束、磁力和重力等手段获取热液区地球物理资料;凭借电视抓斗、中深钻和拖网等仪器,获取硫化物、岩石和沉积物等样品;利用水下机器人(ROV)拍摄热液喷口区录像和照片并获取喷口区样品。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