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 社会和人权 > 宗教和文化间对话与合作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大使在第63届联大“和平文化”议题高级别全会上的发言

2008-11-13 17:55

(2008年11月13日,纽约)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业遂大使在第63届联大“和平文化”议题高级别全会上发言
(摄影:新华社 侯俊)

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代表团支持联大主席应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倡议在全会“和平文化”议题下举行高级别辩论会,相信本次会议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不同宗教和文化间的对话与合作,增进各国间的理解与和睦共处。

  主席先生,

  宗教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是推动社会进步、人文交流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恐怖主义以及气候变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类发展构成极大挑战,各国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与此同时,种族和宗教歧视造成不同文明间前所未有的碰撞和磨合。国际社会既面临加强合作、迎接挑战的共同责任,也需要担负弥合分歧,谋求共识的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加强宗教和文化间对话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摄影:郭嘉昆)

  主席先生,

  中国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促进不同宗教和文化的平等相待。宗教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先后之分,但无高低之别。所有宗教和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了贡献,都应受到同样的尊重。不同宗教和文明应秉持开放、真诚的态度,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平共处。

  中国主张尊重差异,和平解决冲突。冲突常常源于因差异而产生的疏远、歧视、恐惧直至仇恨。中国一贯反对极端主义,反对基于宗教、种族等原因的歧视、排外和不容忍现象,反对将恐怖主义与某一特定国家、民族和宗教挂钩,对反伊斯兰主义、新法西斯主义等极端主义思想死灰复燃表示关切。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基础上,促进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消除不同宗教和文化间的隔阂、误解和分歧,谋求互惠共赢和共同发展。

  中国主张通过教育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和世界观。青年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各国政府责无旁贷,应采取长期、有效的措施,向青年人传达容忍、理解、尊重等和平文化思想,培养青年人抵御宗教仇恨和反对歧视的能力。

  中国主张媒体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充当传播和平文化的使者,促进社会包容、理解与和谐。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在求新、求快的同时,更应该追求质量,向公众传播正确、有益的信息,维护社会道德和正义,避免散布煽动、侮辱性的言论,挑起宗教和文化间对抗。


张业遂大使在第63届联大“和平文化”议题高级别全会上发言
(摄影:新华社 侯俊)

  主席先生,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证明,宗教和文化可以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因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56个民族平等相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主要宗教和谐共处、不断壮大。中华文化有尚“和”的传统。从先古的孔孟圣贤到近代的民主先驱,无不信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衷共济”。这种“和”的精神贯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其内涵在于相互认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及共生共长。

  主席先生,

  中国宪法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各宗教一律平等、政教分离的原则。中国政府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办教的政策,颁布了“以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宗旨的《宗教事务条例》。中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主办了“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德经论坛”等。今年,中国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和伊斯兰教协会还积极参与了沙特国王和西班牙国王共同主办的“世界对话大会”。我们期待并支持该倡议继续健康、深入发展,为促进不同宗教和文化间的理解做出更大贡献。


张业遂大使在第63届联大“和平文化”议题高级别全会上发言
(摄影:新华社 侯俊)

  主席先生,

  中国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社会促进宗教和文化间对话与合作的努力。2007年,第三届亚欧会议不同信仰间对话会在中国举行并通过了促进不同信仰间对话的《南京宣言》。中国政府还建设性地参与了联合国涉及文明对话的多个倡议和机制,包括“不同文明对话年”、“文明联盟”、“宗教和文化间合作促进和平三方论坛”等。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表示,“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我们希望这些倡议与机制能互为补充,形成合力,真正构架一座沟通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为推动建立美好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