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走进中国
弘扬丝路精神 共建丝路伟业

2014-03-05 06:01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反响积极。

  一、共建“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尽管亚欧大陆历史上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尽管古代交通和技术条件远逊于今,但商人、智者、学子、使节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和经营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大有小,但都因丝绸之路受益匪浅。中国从他国学到很多,他国也从中国学到很多。通过丝绸之路互通互鉴实现了商品、技术、人员和思想的交流,推动了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进入21世纪,在当今和平发展与合作为主题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丝绸之路展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迎难而进的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如果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就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化干戈为玉帛,那么今人就更需要承继这一人类文明的遗产。国际社会亟需传承古代丝绸之路的精神,赋予其时代内涵,焕发其时代活力,实践其时代价值,为人类社会创造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二、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在国际格局演变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同时也面临新老挑战和不进则退的压力。如何巩固和维护亚洲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建和谐亚洲,实现亚洲各国的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一带一路”连接古今中外,覆盖面广,包容性强,既是亚洲各国共同历史与辉煌文明的有力见证,是亚洲人民历史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也是亚洲各国团结合作的纽带和旗帜。

  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有力地促进了亚洲的和平发展。但要看到,亚洲区域合作与欧洲和北美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亚洲各个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小的阻碍。“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各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全球增长、贸易、投资格局和资金流向正酝酿深刻变化,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域内和本国的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各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各国之间削减贸易投资成本与壁垒,也有利于增强各国改革开放的动力。

  亚欧大陆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发展水平各异,未来发展需要发挥多样化优势,走多样化道路,和而不同,求同化异,因此人员沟通、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至关重要。丝绸之路是国与国、人与人交流的结晶,建设“一带一路”将发掘古代丝绸之路深厚的文明和文化底蕴,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人际交往,发挥软性交流的潜力,进一步扩大各国民间友好的基础,为亚洲的和平发展贡献正能量。

  三、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要求。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发展仍不平衡,东部和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尤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促进东西部的资源和产业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地缘优势,挖掘与周边邻国交流合作的潜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重要途径。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开放更多向东、向发达国家开放,今天当我们转而向西时,看到一个广袤的欧亚大陆大市场,这是中国需要下气力开拓和经营的地域。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扩大和加快内陆沿边开放,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也要发挥和扩大既有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与有关国家深化海洋经济合作。“一带一路”涵盖了中国中西部和沿海省区市,紧扣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将助推中国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还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的亮点。周边在中国外交全局中居于首要地位,中国将周边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努力使周边与中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首先体现在与邻居们关系的变化。中国能否继续与邻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和周边事务,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一带一路”有助于实现中国与周边、与亚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将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四、“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坚持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的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增加这些机制的内涵和活力。我们应该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务实的态度对待各类合作倡议和机制,使之相互支持、各显其能、相得益彰。

  “一带一路”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的优良传统,同时吸纳了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只会更加开放包容,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一带一路”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源于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有必要考虑在内。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一些路段经过俄罗斯,“茶叶之路”与俄罗斯关系更深。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大国,对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有重大和传统的影响,也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因此俄罗斯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日前举行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再次会晤,就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行了积极而深入的探讨。当前中俄之间的一些合作项目,例如油气管道、“渝新欧”铁路、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中方参与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开发等,都可以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结合起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中俄的共同利益所在,与欧亚经济联盟进程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完全可以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增长点。

  五、“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突出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将给有关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是“政策沟通”。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实现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有机对接,协商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二是“道路联通”。中国人讲,“要想富,先修路”。很多国家都认同这一点。中国与周边国家需要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切实解决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实现“一带”方向“西出阳关有故人”,“一路”方向“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是“贸易畅通”。探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并做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让沿线各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潜力充分释放,做大合作的蛋糕。

  四是“货币流通”。推广本币结算和货币互换,加强双多边金融合作,建设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区域安排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与周边国家需要夯实国家关系的民间基础,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各国人民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的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的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和人员交流。产业合作既可以有农渔业、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合作,也包括传统和高端制造业合作。各方有共识、有共同利益需求的公路、铁路、航空、河运和海运项目,能源资源开发、管道、电力、电信项目,以及自贸谈判、方便人员往来的许多政策措施,都应该加快协商和推进,争取成熟一项实现一项。一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口岸、港口,可以作为先导,先行先试。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此进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将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把周边地区和海域营造成和平、友谊、和谐之地区和海域。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六、“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各方重视和欢迎,也需要各方共商共建。

  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当即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建议将信息丝绸之路作为优先。其他中亚国家、俄罗斯、阿富汗、乌克兰和西亚国家领导人或高级官员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重要和建设性的倡议,正逢其时,切合时代潮流和各方需求,将积极参与。土耳其外长达乌特奥卢向媒体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惠及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也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各国企业界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前期研究都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建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