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大于挑战 希望多于困难――唐家璇外长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
2000-11-07 00:00 |
世纪之交的世界很不太平。 世界经济在增 长的同时,南北矛盾日益突出。 走向多极 化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大国关系出现新的 调整和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 今年国际形势的变化令人瞩目。国际上和我国周边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形势发展表明,世纪之交的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强化军事同盟与加紧军备竞赛的趋势加剧,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倾向明显抬头。 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科索沃战争的爆发给世人以深刻的警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绕开联合国,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干涉,这是当前形势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发展,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战后形成并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受到严重冲击,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面临严重的挑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 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经济在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南北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但是,上述变化并没有改变国际形势总体走向缓和的大趋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等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和努力目标。走向多极化的进程尽管曲折、漫长,但这一历史大趋势不可逆转。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或独家垄断国际事务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纷繁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今年的大国关系出现了新的调整和变化。各国间的战略利益碰撞激烈,矛盾和摩擦增加,相互关系起伏跌宕,更趋复杂。但是,在斗争中求妥协,在竞争中谋合作,避免全面对抗,寻找彼此利益的汇合点,仍是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保持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有助于国际形势的总体缓和,也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中国处变不惊, 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总体来说仍 然是机遇大于挑战, 希望多于困难 回顾一年来中国的外交活动,尽管国际风云变幻,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处变不惊,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了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 --我们坚决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今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制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罕见的严重事件。我国政府及时作出强烈反应,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7月份,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我们对此进行了坚决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台独势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迄今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公开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在第五十四届联大总务委员会上,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一致明确反对台湾"重返"联合国。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反对霸权,维护和平。在科索沃战争中,中国始终反对北约对一个主权国家使用武力,坚决维护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主张在尊重南联盟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保障科索沃各族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政治解决争端。中国正义、公正、均衡的立场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并为科索沃问题的政治解决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针对西方国家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人道干预"和"联合国作用有限"等谬论,我们在国际讲坛上坚定地维护关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等一系列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赏。同样,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的反华提案再次被挫败。 今年,有关国家为谋求自身战略利益和军事优势,无视已达成的国际军控条约的权威性,企图修改《反弹道导弹条约》。针对这一危险倾向,中国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在联大共同提出了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决议,分别在联合国大会政治和安全委员会和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中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我们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今年我国周边环境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我们继续坚持睦邻友好政策,积极开展高层交往,大力加强增信释疑和互利合作,维护和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在新形势下,我们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发展。一年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正当的权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纪之交,我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总体上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外交工作面临的挑战还很多,我们要坚持邓小平外交思想,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共同发展,为我国跨世纪战略营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中国在与各大国的关系上,总体继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关系框架 中美关系起伏曲折,由于双方的共同努力,保持了正常关系的框架。今年4月,朱镕基总理对美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使中美关系受到严重损害。中方强烈谴责美方侵犯中国主权,违反国际法准则的行径,要求美方对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向中国人民作出满意的交待。美国政府和克林顿总统本人多次向中国政府和人民道歉,美已就轰炸中国驻南使馆所造成的中方人员伤亡损失向中方作出赔偿,目前中美双方正在就美方赔偿中方财产损失问题进行谈判。我们要求美方进一步采取切实行动,彻底消除轰炸事件对中美关系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江泽民主席于今年9月在出席奥克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与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会晤,对中美关系的恢复和改善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后,中美高层接触增多,积极推动了在有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过问下,中美两国在平等互利和互谅互让的基础上成功结束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取得了"双赢"的结果。这对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