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English
  首页 > 走进中国 > 中国西藏
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接受外国驻华记者采访

2003-08-25 00:00

  2003年8月25日,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在拉萨接受了来自14个国家33家媒体43名驻华记者的集体采访。

  向巴平措首先简要介绍了西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他说,西藏自治区总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8。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260多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5%以上。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1951年和平解放后,特别是1959年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真正获得了自由和人权。

  5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的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的西藏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西藏人民对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充满信心。

  向巴平措回答了外国记者的提问。

  CNN:中央政府对西藏投资很多,作为藏族人,您认为西藏在发展经济和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保护传统文化?

  答: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西藏经济发展、西藏人民的福祉和生活的改善给予极大关注和大量投资,同时也高度重视保护西藏的民族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无论是环境还是文物古迹的保护,都给予了大量投入,西藏文化也处于历史最繁荣的时期。各位都看到了,西藏取得的巨大进步并没有对藏族的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意大利安莎社:为什么现在对外国人来西藏有很多限制?

  答: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藏自治区政府,都非常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现在西藏旅游业发展比较迅速。但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相比,西藏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导游人才等各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基于目前的条件,为更好地服务于来西藏考察和旅游人员,我们作了一些规定,比如说团队进来需要办理进藏确认函。同时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并在北京、成都、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等地设立了一些机构,为进藏游客提供方便。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我们将进一步简化手续,方便大家。欢迎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西藏来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BBC:西藏人口中有多少外来移民?5年来有什么变化?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是什么?如何保证西藏人也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答:现在我给大家两个数字。第一个数字:西藏有266万人口。这是按照国家人口统计规范性做法得出的数字,包括长期在西藏办企业、经商、打工,但户籍不在西藏的人,不包括在外面学习、经商的藏族人。其中,藏族占92.2%,汉族占5.9%,其他少数民族占1.9%。第二个数字:255万,是按户籍所在地统计,户籍在西藏的人中,藏族占95%以上。现在每年西藏新增人口3万左右,年出生率为18‰,死亡率6‰,自然增长率12‰。

  应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外来人口每年都会有所增加。但西藏不存在移民的问题。由于西藏高寒缺氧,条件比较差,中央政府没有对西藏移民的政策,我刚才讲的5.9%的汉族人口基本上是到西藏打工、经商、办企业的,他们的流动性很大。

  外来人口到西藏从事经济活动确实给藏族劳动力带来就业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完全封闭和排斥。从长远看,没有竞争,就不利于藏族劳动力技能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为了减轻藏族人的就业压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企业雇用当地人超过30%,可以享受包括税收方面的很多优惠政策。另外,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帮助我们培训藏族劳动力。藏族人经商、打工、办企业、组织施工队伍等可以享受许多优惠政策。现在西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7700元,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美国合众国际社:中国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是否会影响到下游国家?为什么中国没有和他们签订水资源开发协议?西藏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答:西藏的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西藏自身,也关系到全国,甚至其他国家,是一个带有世界性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生态问题高度重视。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我们建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达40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三分之一强。另外,我们还投入巨资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西藏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西藏是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天蓝、水清、草绿,基本没有大气污染和水土污染。

  西藏水资源非常丰富,占全国水资源的30%,这是一大优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长约100公里的河段,落差达2000米,水能十分丰富。在这个地方即便修建大型电站,也不会对下游国家有任何影响。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雅鲁藏布江主流上修建大规模水电站。目前所建立的几个水电站都是在支流上。以后如果修建大型水利设施,我们也将充分考虑下游国家的利益。现在还没有国家提出或认为有必要与中国签订水资源开发协议。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今年7月,一个澳大利亚人权小组访问拉萨,请问双方是否讨论了某些人权个案?

  答:澳大利亚人权小组访问西藏时,我正在北京开会。据我了解,双方交流是积极、有益的,加深了相互理解,他们对有关问题的看法比以前客观了。此外,这个小组还参观了一些文化、卫生项目。

  美国《商业周刊》:请介绍一下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投资情况?政府对藏族人开办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

  答:中央政府向来非常关心和支持在西藏投资。西藏基本建设和正常经费开支,都是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解决的。到“九五”末,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到了400多亿。去年西藏自身的财政收入仅有7.3亿元,自给率不到10%。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是135亿,人均达到5000元,在全国绝无仅有。

  2001年6月召开的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十五”期间,将在西藏投资320亿元进行117个项目的基本建设;财政投入370亿元支持西藏的正常运转。总额将达到700亿。实际上中央对西藏的资金投入不封顶,只要项目成熟,对西藏人民有好处,中央就给予支持。

  我们主要在“三农”问题上,特别是农牧民生活、扶贫方面加大了投资。第二个重要投资领域是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西藏的交通仍须大力改善。第三是能源建设,通过多能并举解决能源问题。在乡村实现电网覆盖。电网不能覆盖的地方,建立小电站。小电站解决不了的地方,通过太阳能来解决用电问题。另外,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利用风能发电。

  至于政府为藏族人从事经济活动提供的优惠政策,涵盖面很广,包括了财税、金融等八个领域,这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在此基础上,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确定了50条优惠政策。

  法新社: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情况?胡锦涛主席为西藏的建设做了哪些工作?中央政府和达赖进行的谈判有没有取得进展?

  答:中央分别在1980年、1984年、1997年和2001年专门就西藏工作召开了四次座谈会。会议是不定期的、根据需要召开的。在我们国家,中央为地方的发展召开专门会议,唯有西藏,说明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其中,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主持的,制定了中央治藏方略,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实现西藏的快速发展和长治久安,使西藏能够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中央明确指出,西藏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的发展,西藏的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稳定,支持了西藏的工作就是支持了全国的大局,绝不能让西藏分裂出去,也绝不能让西藏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证明非常正确的政策,同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确定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的原则。最初是15个省市对口支援西藏的7个地市。目前则是18个省市和15个全国大型企业对口支援西藏,西藏的每一个县都有对口支援单位。9年来对口支援单位投入的资金已经达到70个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

  胡锦涛同志来到西藏工作时,分裂分子正在西藏策动骚乱,局势不稳定。锦涛同志受命于危难之时。他有极高的领导能力和水平,稳健的工作作风,对西藏人民有发自内心的感情。他在西藏工作期间,根据西藏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大事、三个确保”的治藏方针,至今仍是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件大事”就是发展和稳定,“三个确保”是确保经济的发展、确保社会政治局势的稳定、确保西藏人民的生活尽快得到改善。西藏由此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变。因此,西藏最好的历史时期就是从他到西藏工作之后开始的。西藏人民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给予极高评价。

  关于达赖问题,各位都很清楚。中央对达赖的政策是非常明确的、公开的、一贯的。正如小平同志讲的,关键是要爱国。达赖要回来,也只能作为中国公民回来,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放弃、两个承认”,即达赖真正放弃西藏独立的主张,停止从事一切分裂活动;承认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以此来体现他的爱国。中央政府一直没有关闭与达赖商谈的大门。1979年之后,达赖的亲属大多回来过,渠道一直是畅通的。特别是1989年十世班禅圆寂的时候,经中央批准,佛教协会曾邀请达赖回来参加班禅大师的追悼会。但达赖误判了形势,放弃了机会。

  去年,达赖的二哥和甲热洛迪等人回到西藏,其中他二哥是50年来第一次回西藏。我们跟他们说,你们可以到处看一看。我们光明正大,没有任何需要遮掩的地方。当时,我是拉萨市委书记,请他们在八廓街人最多的时候去看看。危房改造、生态保护和传统文化等,他们都可以去看。我们对藏胞的态度是明确的,爱国不分先后,回来看一看,谈一谈,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至于我们同达赖谈什么,主权问题不容谈,这是铁板钉钉的;人权问题,达赖没有资格谈。达赖主政的时候,西藏人权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要谈,就谈达赖的前途,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日本《赤旗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期间,中印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在西藏自治区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的大国,两国的密切关系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当然历史上双方也曾有过一段坎坷。现在我们很高兴看到两国关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西藏自治区跟印度有很长的边境线,中印关系的改善对两国、特别是对西藏的发展和稳定有很大好处。西藏希望成为祖国内地面向南亚、特别是印度的通道,目前正在加快开放口岸,修建道路,希望有所作为。

  《今日美国报》:西部大开发在西藏有哪些具体投资项目?青藏铁路开通后,将会给西藏带来什么经济效益?

  答:有些人认为西藏是不毛之地,实际上西藏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木材蓄积量也居全国第一。应该说有利于西藏发展的因素很多。西藏发展滞后主要是封闭造成的。现在我们要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建设。

  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一个重要项目。没有铁路,西藏想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想象的。青藏铁路建成以后,我们将努力开发青藏铁路沿线的经济带,发挥青藏铁路的辐射作用。这方面过去我们已经有一些准备,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也希望同国外加强合作。

  英国《卫报》:拉萨街道上的蘑菇形路灯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您喜欢这些灯吗?您担心拉萨会变得毫无特色吗?

  答:拉萨情况我比较了解。今年4月以前我是拉萨的市委书记,5月当选为自治区主席。50年前拉萨只有3平方公里,主要是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几个老街区。人口不足3万。50年来扩展到52平方公里。胡锦涛同志非常关心拉萨老城区的改造。自治区和拉萨市政府也很重视老城区的保护和改造,并已投入资金近3个亿,进行危房改造等。这些房子历史上是木石结构,由于年代久远,虫蛀雨淋,居住非常危险,而且没有上下水、没有卫生间,必须加以改造。我们改造的原则非常明确:对于98个具有文物价值的大院,“修旧如旧”,基本保留原有的风格风貌,保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只对里面的结构做一些调整。因此老城区基本保持了藏民族的建筑特色,保持了地方的风格,保持了八廓街原有的风貌。应该说成绩是显著的,当然一些新区注意不够,存在些问题。有些建筑没有多大特点。但现在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凡在西藏搞建设,应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同时也要有现代气息,方便群众生活。

  美国《时代周刊》:您真的认为老城区的蘑菇灯跟周围环境和谐吗?最近尼泊尔向中国遣返的18名藏民情况如何?十一世班禅的经师资历如何?
  
  答:老城区的路灯,我和各位一样也是非常关心的。但西藏历史上没有路灯,没有可供借鉴的、西藏特色的路灯。你们可以去看一下八廓街的路灯,在我们能想象到的范围之内,还是尽量赋予它一定的民族特色。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它富有民族特色,跟拉萨的街区、周边的风格协调;也有人认为它不协调。我不敢说这是最佳方案,但我们尽力了。八廓街的路灯是我亲自负责的,专门找了一些懂行的藏族人,请他们提意见。由于历史上没有可借鉴的,可能不会令大家都满意。

  至于非法偷越国境问题,各国都不允许,这不是难民问题。不久前,尼泊尔警方遣返了18名从藏区和西藏非法越境的中国人,这是两国之间的正常遣返。当时正值非典期间,这些人中有5人发高烧,于是我们在边境对他们进行了留观。我还安排西藏自治区最好的医疗专家到边境去给他们治病。当然他们不是非典患者。现在他们已返回各自的家园。我们是讲人权、讲法律、讲人格的,是善待他们的,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强制措施,也不存在违反人权的问题。有些方面对此施加压力,是不适当的。

  至于十一世班禅的经师,是根据宗教教义、他本人的宗教学识和造诣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的。有人对十一世班禅现在为什么不在西藏感兴趣,毫无疑问,他的长期驻锡地是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但现在正是他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时候。要使他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很深的宗教造诣,知识面广,眼界开阔的高僧大德,内地的条件更为优越。当然他也经常回来,从事一些佛事活动。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