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专题 > 中国援助印度洋海啸受灾国
崔天凯部长助理在“印度洋海啸紧急援助回顾研讨会”上的开幕辞

2006-10-23 00:00

马和励先生、

各位同事:

  欢迎大家参加此次研讨会。感谢联合国机构驻地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先生与中方共同主持研讨会。

  两年前,印度洋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一些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国际社会开展了大规模的救助行动,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展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对外援助行动,通过多、双边渠道向海啸受灾国和地区提供的援助超过13亿人民币。尤其是,中国政府首次通过联合国多边框架,提供了2000万美元,用于海啸受灾国的救助与重建。

  今天,我们在此举行研讨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中国和联合国未来相关合作与实践;二是以此为契机,探讨双方在发展领域开展合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各位同事,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道主义国际合作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也面临新的挑战:第一,人道主义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全球受灾总人口已达1 .57亿,经济损失达1590亿美元。直接诱因包括武装冲突、传染病、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人道主义问题超越国界,成为全球化发展中的一个典型问题。第二,人道主义合作协调难度加大。人道主义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参与主体包括国际、区域、国家、民间等各个层面,加强协调、促进有关政策与行动的连续性、一致性,势在必行。第三,人道主义援助核心资源严重不足。资金供需缺口巨大,且分配不均等,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可预见性。

  人道主义援助不仅事关全球最脆弱人群的生存,而且攸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国际社会需要以全球视角,采取全球行动,予以应对。这既是各国的共同责任,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当务之急是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完善全球合作机制。推动制定人道主义国际合作综合战略,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人道救援体系。联大、安理会、经社理事会应加强定期报告和协调,加强政策指导与监督。联合国专门机构、基金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相互配合,避免重复。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应继续有效协调各参与方活动。联合国驻地协调员要加强与驻在国及联合国总部的联系,提高相关行动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第二,坚持“人道、中立、公正”的原则。在援助资金使用、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权和参与权,充分考虑受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与之衔接。同时,加强受援国和捐助国的双向问责制和透明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加强能力建设。人道主义援助应采用先进的科技与信息手段,建立早期预警机制,提高物资贮备、快速部署和执行能力。国际社会应从资源、机制、人员等方面向人道主义援助倾斜。同时,援助应标本兼治,关注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人员培训等问题,促进当事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保障援助资金。发达国家应不断增加捐款,确保援助资金特别是核心资金的长期、稳定与可预测性。中央紧急应对基金的成立,有利于为紧急救援活动提供必要的启动基金,中方支持并已宣布捐助100万美元。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大力度,探讨创新性筹资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各位同事,

  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了人道主义国际合作。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有关受灾国家和地区提供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包括紧急粮食援助、紧急救灾援助、安置难民、协助灾后重建等。去年,我们举行了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和亚洲减灾大会,在世界减灾大会上提出建立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防和评估机制的倡议,并推动成立亚洲巨灾研究中心。南亚发生强烈地震后,我们还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今年,我们积极参与了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致力于国际减灾和人道主义合作的决心。

  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减灾、救灾体系。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处理好减灾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已将减灾和相关领域国际合作纳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在我们发展过程中,常常受益于国际援助与支持。在此,我愿对包括联合国驻华机构在内的各方表示感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很低,尚有数千万贫困人口,还面临许多发展挑战,我们希望在有关领域继续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一个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国,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向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国家提供紧急救灾援助,支持国际社会救灾、减灾努力。在参与联合国多边人道援助方面,我们愿与联合国加强合作,希望这种合作超越捐助国和援助国的范畴,在经验交流与分享、灾害危机管理和应急救助等更广的领域开展合作。

  最后,希望各位中外方同事畅所欲言,共同献计献策,推动加强中国与联合国合作。预祝研讨会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