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张军大使在第77届联大全会审议安理会改革问题的发言

2022-11-17 18:00

主席先生:

感谢你召开今天的会议。

中方首先祝贺斯洛伐克常驻代表姆林纳大使、科威特常驻代表阿巴奈大使被任命为本届联大的安理会改革政府间谈判机制共同主席。我们期待与共同主席保持沟通合作,支持他们根据联大授权开展工作,引导会员国立足上届联大的成果,就安理会改革问题加强对话协商,推动政府间谈判向前推进。

我也感谢卡塔尔和丹麦常驻代表作为上届联大的政府间谈判机制共同主席,为推动会员国坦诚、深入讨论安理会改革问题所作不懈努力,赞赏他们为推动政府间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所作重要贡献。

主席先生,

当前各种全球危机挑战层出不穷,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员国普遍期待联合国有效应对危机挑战,期待安理会切实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安理会并不存在于真空中。安理会的决策,深受多种因素制约,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双重标准等行径严重影响安理会成员团结,削弱安理会履职能力。安理会的运作和表现,折射了国际政治现实,是国际格局的集中体现。安理会存在的问题,是全球治理系统性缺陷的缩影。我们看待和处理安理会改革问题,不能脱离国际政治现实,必须放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总体框架下统筹考虑,同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等机制的改革一并推进。

安理会要有效履职,全面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所有会员国的共同期盼。中国始终是安理会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坚定支持者、大力推动者,我们认为改革要从根源性问题入手,要立足现实,要充分体现公平、民主。中方对改革有三点期待:

首先,安理会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当前安理会组成不公、代表性不足、结构不合理、力量对比失衡,严重制约安理会有效运作。改革必须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纠正非洲历史不公,让更多外交政策独立、秉持公正立场的中小国家有机会进入安理会,平等参与决策。安理会不应成为大国、富国俱乐部。如果改革没有扭转安理会组成的失衡格局,不能纠正发达国家代表性过剩,反而增强个别政治集团的力量优势,让安理会的决策更加不民主,效率进一步降低,这有悖改革的初衷,不仅没有解决现存问题,反而会制造出更多新问题。这样的结果不仅不是进步,反而是倒退。

第二,安理会改革要体现公平正义。《联合国宪章》确定会员国主权平等。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均应平等享有进入安理会的机会,平等享有改革成果。改革应优先考虑代表性不足地区的关切。非洲54个国家占会员国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但在安理会代表性严重不足。改革不能制造新的不公。非洲纠正历史不公的独特诉求应予充分尊重,并作出特殊安排,全面解决非洲关切,切实提高非洲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三,安理会改革应与其他治理机制改革协调推进。要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危机和难题,不仅安理会迫切需要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也亟待加强和完善。我们要同步推动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全面改革,消除不合理、不公正、不适应形势发展的弊端,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充分体现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呼声,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

主席先生,

安理会的决策事关战争与和平,关乎集体安全机制的未来。安理会改革应有助于维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加强真正的多边主义,增强安理会权威和效率,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改革不能只满足个别国家提升国际地位、实现“入常”的私利。

中方认为联大应坚持和遵循联大第62/557号决定所确定的指导原则,在政府间谈判轨道,以联大非正式全体会议的形式,就各种改革思路和方案进行深入探讨。安理会改革事关每个会员国切身利益,需要通过平等协商,达成最广泛的政治共识,就改革涉及的五大类问题,寻求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政府间谈判由会员国主导,是各方讨论安理会改革问题的唯一合法平台。为推进自身诉求,向谈判机制共同主席公开施压,甚至威胁在谈判轨道外“另起炉灶”的作法没有任何建设性,也不会产生应有效果。

当前各方对安理会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基本原则仍存在根本性分歧,要通过深入讨论扩大共识、缩小分歧。目前情况下仓促启动具体案文谈判,人为设定改革时限,甚至强推不成熟的改革方案,只会加剧对立,引发对抗,损害会员国团结,颠覆政府间谈判进程。中方对此表示反对。

我们希望联大主席和政府间谈判机制共同主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结合以往惯例,合理规划安排政府间谈判会议,并积极引导各方畅所欲言,聚焦实质性问题加强对话协商,增进互信,稳步推进政府间谈判机制工作。

中方将积极参与政府间谈判,愿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安理会改革在符合联合国长远发展和会员国共同利益的轨道上,朝着各国共享改革成果的目标推进。

谢谢主席先生。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