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议与发言 常驻团活动 中国与联合国 联合国会议文件 走进中国 English
  首页 > 中国与联合国
张军大使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安理会高级别公开会上的发言

2023-06-14 14:00

主席女士:

中方欢迎阿联酋作为安理会主席倡议举行此次会议。我感谢古特雷斯秘书长的讲话,感谢塔伊布大伊玛目和加拉格尔大主教所做通报,也认真听取了齐亚腾女士的发言。

我们的世界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各种形式的不包容和极端主义侵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互信,严重制约国际社会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在此形势下,讨论弘扬博爱精神对促进与维持和平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愿分享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历史上,在“文明优越论”和“白人至上主义”驱动下,殖民征服和掠夺对亚非拉地区造成空前浩劫。如今,打着“普世价值”旗号的干涉介入、挑拨煽动又制造着新的冲突与对抗。

中方主张,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我们既要有让自身文明焕发勃勃生机的豪情,也要有容得下其他文明发展的雅量,还要有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远见。在促进文明互鉴、和谐共处方面,联合国,包括联合国文明联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各国也要共同作出努力。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第二,增进国家间互信。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增进互信是国家间关系保持稳定和良性互动的基本前提。最近,我们在中东地区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沙特和伊朗通过北京对话宣布复交,在地区掀起“和解潮”。叙利亚重返阿盟,阿拉伯大家庭时隔12年再团圆。这些都树立了国家间相互尊重、超越分歧的良好示范,为地区国家团结合作注入正能量。国际社会也要抓住契机,增强紧迫感,以“两国方案”为基础全面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推动巴勒斯坦、以色列两个国家和平共处,阿拉伯、犹太两大民族携手发展。

新形势下,安理会成员要增进团结,体现担当,更好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责。要注重解决根源性问题,超越零敲碎打的危机管控,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安全上加大投入。要坚持政治解决争端,更多在谈判、斡旋、调解上下工夫,想方设法让对话动起来,让战争和冲突停下来。要充分发挥区域组织作用,鼓励以地区方式解决地区问题。要旗帜鲜明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挑动紧张局势谋取私利,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搞集团政治,反对在国际关系中搞霸权霸凌。

第三,促进社会包容。社会包容事关个人福祉和权利,也会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取向。在一些国家,社会撕裂、政治极化问题突出,不仅影响自身稳定和发展,也导致其外交政策的保守化民粹化,产生显著负面溢出效应。有关国家需要深刻反思,认真解决自身国家治理存在的痼疾,而不是对外甩锅推责,寻找替罪羊。特别是政治领导人要承担历史责任,凝聚社会共识,积极推进改革,不能顺着民粹主义随波逐流。

仇恨言论加剧社会撕裂。极端主义大行其道,不实及虚假信息泛滥不止,宗教不包容、针对非裔、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人权侵犯日益加剧,“伊斯兰恐惧症”上升到流行病的程度,应当引起关切和警惕。言论自由当然要保护,但这不能成为仇恨言论的护身符,更不应是政府不作为的借口。恐怖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毒瘤,不能将恐怖主义同任何民族、宗教、国家或文明挂钩。我们呼吁将联大75/309号决议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打击仇恨言论的强大声势。

第四,聚焦共同发展。实现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具体体现。不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掉队是2030年议程的庄严承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日趋艰难,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很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甚至得而复失。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脆弱性,根本上源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更有甚者,某些国家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地位,大搞技术封锁,滥施经济制裁,鼓吹“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这些拖发展后腿、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既不道德也难以为继,国际社会应坚决抵制。

今年,我们将迎来联合国2030年议程中期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联合国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发展问题关注和投入,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希望。联合国发展系统要切实为发展中国家着想,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真正伙伴。发达国家要兑现官方援助承诺。国际金融机构应尽快迈出改革步伐,弥补道德赤字,而不应沦为任由某个国家操纵的私家基金和银行。同样重要的是,要切实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坚决反对制造种种借口搞技术打压和经济胁迫,维护公平正义。

主席女士,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这一代人能否以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将决定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中方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开辟共同未来。

谢谢主席。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