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藏族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时期 |
2008-05-27 00:00 |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现在到西藏旅游观光、考察研究的海内外游客、政府官员和学者越来越多,他们见证了西藏的藏语言文字的保护、使用和发展,见证了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兴盛,也见证了藏民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广泛传播。 “事实表明,现在是藏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好时期。”刚刚上任的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说。 西藏民间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 今年86岁高龄的说唱艺人桑珠正在创造《格萨尔王传》历史上的一项新纪录:他目前已经完成独家说唱《格萨尔王传》,故事达到了33万诗行、30本书。 格萨尔王是藏族的民族英雄,描述其一生传奇经历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其创作已有上千年历史,篇幅比世界著名史诗《荷马史诗》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大,被誉为“世界最长史诗”。为了保护藏民族的这一文化瑰宝,1979年以来,北京、拉萨等地先后成立了抢救、整理《格萨尔王传》的专门机构,并重视发现和培养格萨尔说唱艺人。到目前为止,全国共发现格萨尔说唱艺人140多名,有关机构正在为他们录音,其中桑珠艺人《格萨尔王传》系列说唱本已经有25部整理出版,剩下的20部可望在2008年出齐。 以《格萨尔王传》为代表,入选第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西藏民间传统文化,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在2006年颁布的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西藏申报的《格萨尔史诗》、热巴舞、唐卡、藏族邦典与卡垫织造技艺和藏族造纸技艺等15项遗产榜上有名;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包括西藏各地的舞蹈、音乐以及珞巴族服饰等在内的38项入选。64岁的藏族老人旦达有幸作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前去北京领奖。老人回到拉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如此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艺术,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将觉木隆藏戏发扬光大!” 从2007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启动了对贝叶经的摸底调查和建档工作,目前西藏已经登记在册的梵文贝叶经有426部,共4300多张,主要保存在拉萨市、山南和日喀则地区的各大寺庙、博物馆和研究机构里。 资料显示,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国家共投入6.3亿元积极复兴西藏传统民族文化,使西藏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继承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治区及各地市成立了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先后派出调查组深入城镇、乡村和寺院进行全面调查和采录。 截至2005年底,工作人员在全区各地采访民间艺人1万多人次,录制了大量的音像资料,拍摄图片上万幅,发表有关藏民族传统文化学术论文1000多篇,出版民族文化研究专著30多部,先后编辑出版了《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间歌谣集成·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国谚语集成·西藏卷》。 近20年来,西藏还陆续组建了20多个民间艺术团、专业歌舞、藏戏和话剧表演团,成立乡村业余文艺演出队500多个,藏戏演出队160多个,并先后建成多功能群艺馆6座、县级综合文化中心37座、乡级文化站175座,各类文化娱乐场所达到3000多处。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辛高锁说,西藏还将在全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起西藏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实施分级保护。同时加强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建立传承机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法制化。 西藏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正在进行 从今年3月开始,西藏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萨迦寺“三大文物”维修工程陆续复工。这一总投资3.3亿元的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于2002年6月正式启动,现已接近尾声。 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款5500万元和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重物资维修布达拉宫。2002年起,布达拉宫开始第二次大修。三大重点文物维修工程办公室负责人尼玛次仁介绍说,由于西藏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一年中能够施工的月份较短。每年气候最寒冷的时候需停工,待第二年气候转暖时再复工。 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建于1751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园林建筑;萨迦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内藏浩繁的经卷和稀世文物。 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是国家援助西藏的重点项目,在当年的全国六大重点古建筑维修项目中占据半壁江山。 “十一五”期间,国家决定投入5.7亿元,对西藏22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进行维修。这也是在西藏实施的一次性投资最多、维修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 “一次性投入资金5.7亿元对20多个文物点进行维修保护,这在西藏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局长喻达瓦说。 西藏文物界人士表示,“文物维修是对西藏文化最好的保护措施。” 将要进行维修的这22处文物点中,包括1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的寺庙和7处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有效治理西藏的历史遗迹。大昭寺、小昭寺、扎什伦布寺、哲蚌寺、色拉寺等都在这次保护维修之列。 在过去20多年里,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已累计投资7亿多元,维修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同时,西藏各地文物部门已完成对12万余件文物的登记建档工作。这项始于1999年的宏大工程,将为更好地保护西藏丰富的文物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藏语言文字在西藏得到广泛应用 从藏语电视节目到藏文短信,从藏语文教学到藏文书籍和文件法规,如今,藏语文在西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运用。 从西藏群众的视听文化生活可以看出藏语的广泛运用程度。西藏电视台在农牧区的入户调查显示,超过80%的农牧民将西藏电视台藏语频道作为首选频道收看。2007年末,藏语频道在全国少数民族语言电视频道中率先实现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以更好地适应藏语节目的收视需要。
|